未来思维的培养方法[返回首页]
数的培养:以量的形式对数进行认识

研究表明,幼儿阶段数的培养,应该以量感培养为中心,也就是将数作为量进行思考,而不是直接去认识“按顺序排列的数”!

然而通常情况下,对幼儿来说,看到7个苹果时,并不会在头脑中对应上“7”这个记号,按照“1,2,3...”这样数数时,也不会以量的形式对数字进行理解。因此,进行量感训练,对幼儿来说就成为一件必要的事情。量感培养之前,如果习惯了“按顺序排列的数”的话,那么可能会成为量感培养的障碍。

(例)数字8的量感培养的方法

按照1, 2, 3, …的顺序进行数数   错!

以量的形式进行认识   没错,但是仅仅这样做还不够!

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?   正确做法是:与5的差、与10的差,要同时进行认识。

  • 量感培养方法第一种
    注意:在这个阶段不要教加法和减法。指导要点:① 把数作为量进行认识,② 和补数一起进行认识。要经常灌输两点意识:5的补数,就是和5的差,10的补数,就是和10的差。
  • 量感培养方法第二种
    空间把握能力的培养 → 这也是量感培养的一种。指导要点:① 不要1个、2个、3个地数,② 想像着变换小方块的位置,使之更容易数。这是分解・合成的训练!这是在培养构想能力!
进一步加大难度
  • 8的分解・合成练习
    将前面的图扩大到4倍,前面5×5,这一步是10×10。让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8在100里面的位置!(这也是100和8的比较)
  • 反复进行练习
    1)加10等于几?2)减20等于几?3)加多少成为100?4)加5等于几?5)加17等于几?6)加28等于几?
通过视频进行培养
  • 转转圈 - 量感能力培养
  • 一起学答题 - 为做练习单页做准备
可以达到的学习效果

与上述练习并行,使用练习单页・教具・视频进行训练,就可以实现100以内数字口算的最终目标!

下图是在幼儿园的口算测试的实施结果(样本数1000名)

而实现『100以内的口算』只不过是个表面的目标而已!最终会怎样呢?1~100的数,可以作为量进行构想,1~100的数的比较(补数)、分解、合成,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,数字能力变得强大(数的感觉变得强大),小学生所必须的乘法、除法、分数、小数等能力的基础,通过学习未来思维,已经奠定好了!

图形的培养:图形认识能力

为什么有人能记住古往今来世界上每个年代的重要事件?因为形象化能力!为什么有人能对红楼梦中的庞大家谱了然在心?因为形象化能力!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做计算题而不会做应用题?因为做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对语言进行形象化建模的过程!

未来思维的三种手段『数字』『图形』和『思考能力』均与培养感觉领域相关。感觉领域的培养方法与体育运动相同,它不是那种一旦理解了某些东西就马上可以做到的,而是像体育运动一样,需从各种角度反复练习,才能够做到。在三种手段中,表现得最为显著的便是『图形』。『图形』大部分为感觉领域,它的主要指导目的是培养孩子的『空间把握能力』,也就是立体感觉,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『形象化能力』!

通过练习单页进行培养
  • 图形板
  • 连点绘图
  • 积木投影图
  • 折纸
  • 图形的合成
  • 连点绘图

关于三大平面感觉:要培养空间把握能力,特别要注意培养三大平面感觉,第一是平行移动感觉,例如“描绘点”,第二是对称移动感觉,例如“折纸”,第三是旋转移动感觉,例如“旋转”。这三种感觉直接关系到空间把握能力!注意:要按平行→对称→旋转的顺序进行训练,难度逐步提高。特别是旋转的难度很高,在培养出平行和对称能力之前,很难领会到旋转的感觉。另外,沿着点线进行描图,也可以提升认识力和表现力。

通过教具进行培养

因为是实物,所以更容易加强印象,幼儿在对六巧板、积木进行触摸,对纸进行折叠,对图形板和拼图板进行摆放的过程中,就完成了对图形的认知。

  • 平面图形训练的能力
    “360度的分解和合成”“对正方形、三角形和圆的认识”“对称移动和对称线”“回转移动和回转中心”“展开图的合成”“骰子展开图”等等
  • 立体图形训练的能力
    “以量对空间进行把握”“从正面、顶部和侧面进行观察”“对看不见的部分进行预测”“对斜投影图的理解”“对等角投影图的理解”“立体合成”等等
思考力的培养:假设思考能力

最强大脑那些人,究竟具备怎样的共性?是假设思考能力!

下棋很强的孩子,是如何做到的?是假设思考能力!

什么是假设思考能力?

短时间内立下大量假设,然后迅速地验证这些假设并得到正确答案,这就是所谓的假设思考能力。立假设并进行验证是需要知识的,但是仅仅有知识并不够!必须做到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思考一个知识并立下假设,然后在短时间内大量重复这个行为,这就需要形象化能力和从多方面的着眼点来进行思考的能力。

  • 寻找要点
    在题目描述和图中找出解决问题的要点
  • 图形化构想
    将找出的要点在头脑中图形化之后进行整理
  • 假设和验证的反复
    反复进行“假设→验证”的过程,并找出线索
  • 解决
    总结线索并得出答案,然后归纳出说明话术
通过练习单页进行培养
  • 走迷宫
  • 图形的顺序
  • 旋转
通过教具进行培养
  • 六巧板
  • 穿绳板
  • 穿绳板课堂场景